
變壓器容量是決定企業是否適合安裝儲能系統的核心因素之一。儲能系統在充電時相當于一個額外的用電負載,如果變壓器在谷段和平段已經接近滿負荷運行,那么再安裝儲能系統就會導致變壓器過載,甚至可能損壞設備。
(一)變壓器容量與負荷率
變壓器在谷段和平段的負荷率應低于80%,以確保有足夠的剩余容量為儲能系統充電。例如,某制造業企業年用電量高達500萬度,看似是安裝儲能系統的理想對象。然而,經過詳細評估發現,該企業的變壓器容量為1000kVA,在谷段和平段的負荷率已經接近90%。這意味著變壓器幾乎沒有剩余容量為儲能系統充電。如果強行安裝儲能系統,不僅無法正常運行,還可能因過載引發安全隱患。
(二)變壓器容量與用電量的矛盾
有些企業雖然變壓器容量大,但實際用電量不大,這種情況也并不適合安裝儲能系統。例如,某小型電子制造企業,年用電量僅100萬度,但為了滿足未來可能的生產擴張需求,企業安裝了較大容量的變壓器(2500kVA)。盡管變壓器容量看似充足,但由于企業當前的實際用電負荷較低,且生產過程較為平穩,沒有明顯的峰谷用電波動,儲能系統無法有效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安裝儲能系統不僅無法為企業帶來顯著的電費節省,還可能因為設備閑置而增加額外的成本負擔。
02、用電特性:峰谷電價與用電時段的匹配
工商業儲能系統的主要收益之一是利用峰谷電價差進行套利,即在谷段充電、在峰段放電。因此,企業的用電特性至關重要。如果企業的用電主要集中在谷段和平段,那么安裝儲能系統的收益將大打折扣。
用戶用電負荷時段應覆蓋高峰和尖峰時段,全為晚上用電或全天負荷較為均勻的企業不適合建設儲能項目。例如,某數據中心企業雖然用電量巨大,但其用電負荷在全天內較為均勻,沒有明顯的峰谷波動,因此安裝儲能系統的經濟效益有限。

企業的運營模式也是影響工商業儲能項目安裝的重要因素。避峰運營模式雖然可以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但卻使得儲能系統無法在峰段有效放電,從而影響了其經濟效益。
(一)避峰運營模式的弊端
避峰運營模式使得企業在谷段和平段用電較多,而在峰段和尖峰時段用電較少。這導致儲能系統在谷段充電后,無法在峰段和尖峰時段放電獲取收益。例如,某制造業企業為了降低用電成本,采用避峰運營模式,在夜間生產、白天休息。然而,這種運營模式使得儲能系統在白天無法放電,從而無法實現峰谷電價差的套利收益。
(二)優化運營模式的建議
針對具有強烈安裝意愿用戶,同時能夠與電網公司合作,參與需求側響應等電力市場活動,通過調整用電負荷獲取經濟補償情況下,為了充分發揮工商業儲能系統的經濟效益,企業可優化運營模式,避免避峰運營模式。例如,企業可以通過調整生產計劃,將部分生產任務安排在白天時段進行,使得生產正常化,同時增加儲能系統的放電收益。

企業所在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也是影響工商業儲能項目安裝的重要因素。如果企業所在地區不執行分時電價政策,或者峰谷電價差較小,那么安裝儲能系統的經濟效益將大打折扣。
(一)地理位置與分時電價政策
企業所在地區需執行分時電價政策,且峰谷綜合電價差要超過0.6元/kWh并能夠實現兩充兩放,峰(尖)與谷(平)電價差越大則收益越高。例如,浙江、廣東、江蘇、上海、重慶等地區由于峰谷電價差較大,成為工商業儲能項目的熱門投資區域。然而,在一些地區,由于峰谷電價差較小,安裝儲能系統的經濟效益有限。
(二)政策支持與補貼
政府對工商業儲能項目的政策支持也是影響其安裝的重要因素。例如,政府可以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降低投資者的經濟壓力;通過完善電力市場機制、提高電價市場化程度為儲能系統提供良好的收益環境。然而,在一些地區,由于政策支持不足,投資者對工商業儲能項目的興趣不高。

綜上所述,用電量大的用戶也存在無法安裝工商業儲能項目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變壓器容量不足、用電特性與峰谷電價不匹配、運營模式不合理以及地理位置與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導致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加強前期評估:企業在安裝工商業儲能系統前,應進行全面的前期評估,包括變壓器容量、用電特性、運營模式等方面的評估,以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和經濟效益。
優化運營模式:企業應優化運營模式,避免避峰運營模式,通過調整生產計劃、參與需求側響應等方式增加儲能系統的放電收益。
爭取政策支持:企業應積極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補貼、稅收優惠等,以降低投資者的經濟壓力。
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時,應優先考慮執行分時電價政策且峰谷電價差較大的地區,以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
此外,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工商業儲能項目的支持和引導,通過完善政策體系、提高電價市場化程度等方式為儲能系統提供良好的收益環境。同時,還應加強對儲能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儲能系統的性能和效率,降低其成本,從而推動工商業儲能項目的廣泛應用和可持續發展。